大理市
登录/注册
教师 学生 课件 资讯
热线:400-608-0573
 文章内容
清华女教授一句话火了!“接受孩子成为普通人”,是鸡汤还是毒药?


 这几年,

 
教育俨然成了永远的社会热点,同时也是矛盾的高发地,
 
一天到晚,家长喊累、孩子喊累、老师喊累,
 
虽然每个人都累,但每个人都不敢停下来,而且都在咬牙坚持着。
 
原因在哪儿?
 
有人说,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,就是谁也不愿意承认一个基本事实:
 
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。
 
这些天,清华大学刘瑜教授的一个演讲《不确定的时代,教育的价值》刷爆了朋友圈,

  

刘教授将当前的教育形容成一场军备竞赛,大家都在追求学历越高越高,技能越多越好,
 
你的孩子10点睡,我的孩子11点睡,
 
你给孩子报两个补习班,我让孩子上四个补习班,
 
竞争之下,大家都疲惫不堪,但没有赢家。
 
她表示,自己一开始就从“虎妈战车”上解绑了,而自己的女儿,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。
 
而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座右铭是: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!

 

 

这段演讲公开后,有人赞同,有人反对:
 
赞同的父母,觉得很治愈,认为不能一味拿成绩衡量孩子,需要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气,放下焦虑,好好喘匀了气儿生活、学习。
 
反对一方则说,刘教授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家长,而大多数家长,注定要拉着自己的孩子在人间烟火里的往前闯。
 
清华大学教授家的女儿不去争1%,但依旧是10%的不普通的人;
 
教育我们看得开,看得淡,不要搞那么残酷,是让我们待在原地,教我们认命吗?

你敢让孩子普通吗?

 
说实话,刘瑜教授这段演讲我看了两遍,依然没有得出:“你们就认命吧,孩子终将普通”这样的结论。
 
刘教授的原话是:

 

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?那么多马云、那么多朗朗、那么多姚明?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。我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,她说: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。这句话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的座右铭。
 
万一我女儿是个旷世奇才,我肯定也会偷着乐,但是到目前为止,我那个朋友是对的,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。
  
这段话是一个母亲对于自己孩子教育的思考,它的最终指向,刘瑜教授表达的意思很清楚:
 
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不普通,但如果他就是一个普通孩子,你能接受吗?这是教育的失败吗?
 
一个清华大学教授,和一个普通的母亲,可能对孩子成功的定义不同,但面对孩子失败这件事,面临的境况是一样的。
 
在今天,996、内卷化这样的名词铺天盖地,每个人都想着努力一点,往前一点,这是这个时代的成功密码,
 

但这个成功密码的隐含假设是:只许成功、不许失败!

 
在美国作家Ray Benntt的著作《及格家宣言》里,有这么一句话:
 
看开和认命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,我们不是应该放弃努力,而是应该放弃过于努力。
 
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、越快、越多,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。
 
事实上不管哪个阶层的人,都没有必要给自己扣上一个“完美”综合征,
 
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个不普通的人物,但更要接受,他最后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的结果。
 
父母把期待放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,幸福感就增加了,遇到孩子考不到100分,选不上班干部我们也不会那么焦虑了。
 
享受你和孩子的努力,也淡定地接受“他不行”的结果,
 
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、活在当下,
 

至少这种想法,要比“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得出人头地”更现实!

你敢让孩子“另辟蹊径”吗?
 
刘教授的演讲援引了硅谷投资家彼得·蒂尔《从0到1》这本书的一个原理,她说:

 

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。要从竞争中胜出,你要做1,不要去做10001。你去做10001,肯定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,因为你前面已经有10000人了。 

 

接着她说了自己孩子的一件事:

 

我先生曾经跟我商量,要不要让孩子学弹钢琴。我就说,不要,你想想看,北京可能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,咱们楼上楼下就有四五家,在这种情况下学钢琴,要想出类拔萃,这不是自取灭亡吗?咱们还不如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呢。

 

对于这段话,有人反驳:当“众人皆苦”的时候,“不从众”就是对的吗?
 
以高考为例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有几个家庭有底气“不从众”,不去做10000,去做1。
 
清华教授的女儿有勇气让孩子做1,但普通家庭的父母来说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更安全。
长按上图二维码添加本地客服微信


©2022| 关于我们| 课件下载| 联系方式
赣ICP备1701045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