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市
登录/注册
教师 学生 课件 资讯
热线:400-608-0573
长按上图二维码添加本地客服微信

 文章内容
高考状元妈妈:为什么我的孩子爱玩游戏,还能考上清华大学,靠的是……


孩子沉迷游戏,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。
 
在一些家长的认知里,一直把游戏本身当成问题的原罪,他们采用直接断绝使用电子产品的方式。
 
但是,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,对孩子也是如此。他们既有上网课的需求,也有电子社交需求,这就决定了我们无法给孩子一个隔绝网络游戏的物理环境。
 
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,也不仅仅是培养孩子自律就能解决的,孩子能否与游戏“和谐共处”,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正确引导。
 
那么,家长该怎么做呢?
 
下文作者是一位状元妈妈,她的女儿是2017年广西省文科状元韩思雨,她不仅学习成绩好,游戏也玩得溜,被媒体称为 “最任性高考状元”。
 
这位状元妈妈,通过亲身经历告诉我们,她也经历过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这个棘手问题,也曾经不淡定过;不过,经过不断努力,终于用一个奇招帮助这个“任性状元”实现了网络游戏和学习生活之间的平衡。
 
 
我是古月女士。
 
今年过了50岁生日,女儿小雨也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。
 
她在高考后接受了一些采访,因为不熬夜、不刷题,兴趣爱好广泛,被媒体称为 “最任性高考状元”。可见她不是个传统意义上乖乖女,而是个天马行空、自由活泼的姑娘。
 
曾有不少家长这样问我:“真羡慕你们家女儿学习那么好,平常肯定不玩网络游戏吧。”
 
诚实地说,虽然我是别人眼中学霸孩子的妈妈,其实我也经历过与所有家长同样的困境。
 
十几年来和这位“任性状元”的斗智斗勇,我也走了不少弯路,在孩子四年级时,我终于用了一个奇招与她的游戏和解。
 
违反天性的规矩
不要期待孩子自觉遵守
 
《孟子》说: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家规,也被很多家长视为法宝。
 
其实,很多我们崇尚的家规是反人性的。比如,我规定孩子每次只玩30分钟游戏,可她无法控制一局战斗的时间,时间一到,要么拖延、要么中途退出,这个规矩合理可行吗?
 
 
小雨在一年级开始接触摩尔庄园、QQ宠物等游戏。当时,我幻想用清晰的规矩引导她自觉遵守。于是我们约定,每天可以玩30分钟,周末不超过1小时。
 
但我发现,试图用“几条规矩”解决所有问题,是一种懒惰。
 
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,在游戏设计者的花招下,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能招架的住。
 
小雨一开始还能遵守规矩,在几次例外后,逐渐变得总能多拖个十几二十分钟,时间观念越来越差。
 
当听到孩子爸爸也开始调侃,小雨说的“马上”变成了越来越慢的“马”时,我觉得这样不行了。
 
我希望孩子能在游戏里享受放松、快乐的时刻,但我知道教育要遵守原则、不可纵容。
 
于是,面临网游这个头等大敌,我陷入了沉思:要防止孩子陷入泥沼,是要继续靠约定和提醒她自觉,还是更加雷厉风行的监督和管教呢?
 
我决定试一试后者。
 
苛刻严厉的监管
难以避免“魔高一丈”的反抗
 
我逐渐成为了一个侦探式的妈妈,掐着表计算孩子的游戏时间,和她争论每次有没有超过一两分钟,关注她去同学家是不是一起打游戏了……因为这个话题,我们有了很多次不愉快,她嫌我严苛,我也觉得心累。
 
不过,作为时间比较充裕的全职妈妈,我一度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,至少孩子在监督下不会太逾矩。
 
但是,老话说得好,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我没想到自己的做法,居然激起了孩子明里暗里的反抗。
 
小雨四年级的一段时间,我发现她早上起来总没精神,一开始我还没放在心上,但逐渐觉得不太对劲,好像是熬夜了,但她却不承认。
 
等到我去交电费网费的时候,才发现这个月的网费显著变多了。我生气地去查网页浏览记录——果然,她在很多天的大晚上偷偷玩了游戏。
 
我非常失望和生气,狠狠批评了她。可我对自己更加生气——我已经很努力了,为什么还会这样么?是因为我不够严格、女儿不够自律吗?我要断了她的游戏吗,还是监控得更加无孔不入?
 
直觉告诉我,这条路是错的。如果继续用责骂、断了她游戏等方法表达愤怒和惩罚,我可能会激起更大的反抗,导致亲子关系恶化,离最初的目的越来越远。
 
我看过不少网瘾青少年的故事,身边也有一些案例。家长一心为了孩子好,但他们教育方法简单粗暴、不被孩子理解,被伤害了的孩子会愈发讨厌现实世界,沉迷虚幻的网游……家长更加痛心疾首,于是采用断网等手段,甚至送孩子去戒网瘾的中心,如此恶性循环。
 
我不能和孩子陷入这样的循环。
 
我知道,情绪往往带来破坏性的伤害,冷静下来,想着自己真正的目的,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和矛盾。
 
于是,我回到最初的起点,和自己说:将心比心的看,我也会玩游戏,我很乐意女儿能在游戏中体会到放松的快乐。核心的问题是要控住时间,不能影响到生活和学习。所以,我生气的不是她玩了游戏,而是她超出约定时间、不诚实、影响睡眠。
 
既然如此,有没有什么办法,能让她对游戏不要那么牵挂,能大方坦诚地玩,花更少的时间且享受到放松的乐趣呢?
 
和孩子的协议
需要“双赢”的奇招
 
我苦思冥想了很久,终于有了灵感。实际上,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大多花在了每日任务、升级打怪等重复性的事,这就是游戏设计者利用人性的把戏。每日签到不想断、每日任务要完成至少得三五十分钟。再加上每周更新的活动,每天没有两个小时,当然玩不够。
 
如果我愿意帮她一些重复的事,只把关键有趣的情节留给她自己体验,她是不是可以更安心地放下?
 
我跟女儿提了这个建议,她眼睛都亮了,一拍即合。原来,那些重复的游戏内容她也觉得没意思,却总是念想着要完成,这种设计让她每次玩游戏都匆匆忙忙的,来不及享受一些新的活动,所以也舍不得下线。
 
我能帮她做这些事,她真是求之不得。
 
于是,我们的“妈妈帮我玩网游”协议就此开始。
 
一开始,小雨不放心我的水平、也不想让我接触她的账号太多,只让我做简单的部分,每日签到、打怪升级等。渐渐地,她放心大胆地把更多环节交给我,告诉我怎么样可以经营庄园,帮她挣更多的金币、买更好的装备、怎样参加帮会活动……到最后,她基本变成一个甩手掌柜,只是周末会偶尔惦记起来,“视察”一下我的工作成果。
 
每当我跟别人分享这个故事,他们就会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,想着怎么还有这么奇葩的妈妈。
 
然而,这个奇招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。对我来说,只是像做任务一样打发了点时间,同时还能更了解了女儿喜欢什么、有更多契机和她交流沟通。
 
小雨则非常感谢我能把她的账户经营的盆满钵满,自己则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。
 
慢慢的,她会逐渐觉得这游戏也没那么有意思,甚至比我更先淡忘和放弃。
 
也许过几个月她又会发现一款新游戏,一开始的几周会觉得很新鲜很投入,花比较多时间,但随着又要进入重复每日任务的模式,她就会主动央求我帮她做,于是我们又进入了协议模式……
 
就这样,我陪着女儿从小学到高中,一起玩过了从摩尔勇士、秦时明月、模拟人生等一系列网游和手游……而她从小学四年级之后,再也没有沉迷过游戏,而是学会了大方地、享受地、同时很有节制地玩,成为大家眼中也很奇葩的"最任性高考状元"。
 
总结:教育这项伟大事业
战术和战略都不能懒惰
 
回想起来,我能在走了不少弯路后,想到这个妙招,本质上是因为我将孩子看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,而不是一个该被我控制的对象。
 
而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性中都有两面,一面是懒惰贪玩、容易沉迷游戏等低级快乐的,另一面则是自律上进、享受学习和成就的高级乐趣的。
 
游戏设计者更多在利用懒惰的一面,我们家长却要比他们更加能够洞察人性,从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出发,用让孩子觉得自己也“赚到”、 而不是被限制和要求,引导她更多走向自律上进的那一面。
 
所以,我愿意深入思考,找到问题背后的根因;也愿意付出我的时间,通过帮她做简单的每日任务,让她能安心放在学习,又能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。
 
教育也是一样,既需要顺应天性又要动心忍性,作为期盼孩子成人成才的家长,战略和战术上都不能懒惰。如果家长选择了战术的懒惰,只是制定一些规矩,然后寄希望于孩子自觉,结果多半会让人失落。如果家长在战术上勤奋,但战略上懒惰,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苛刻严厉的监管,那么,高压控制和要求或许短期内能够见效,但早晚会激起孩子的反抗。
 
只有战略和战术上都勤奋,从目的而不是情绪出发,尊重孩子、顺应人性、不断调整进化,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、相互成就。
 
或许,我的一些经验教训、心路历程可以借鉴,给你带去启发。
 
愿你也能早日和孩子的游戏和解。

©2024| 关于我们| 课件下载| 联系方式
赣ICP备17010457号